《鳴鳥與游蛇之歌》──靠結局救回整本書的《飢餓遊戲》前傳

Spread the support

一如過往的《飢餓遊戲》三部曲,這本飢餓遊戲前傳《鳴鳥與游蛇之歌》仍然非常有「份量」,全書近 700 頁,交待了在三部曲中,成為大奸角的史諾總統 ( 科利奧蘭納斯, Coriolanus Snow ) 之故事,揭開這位獨裁者在成為獨裁者前的經歷。這本書也延續了這一系列的共同問題,只是結局夠精彩才為這作品挽回點分數,我會把這部份留在最後交待。

前傳中的科利奧蘭納斯在九成半的篇幅中,完全沒有任何邪惡、狡猾、獨裁的影子,雖然聰明、心思細密、喜怒不形於色,性格不算平易近人,但也不難相處,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更顯出對他人的同理心,與日後殘暴、獨裁、冷血的史諾總統可謂判若兩人。

故事發生在第十屆飢餓遊戲,這屆飢餓遊戲首次引入導師制,由都城的資優學生配搭一名「貢品」參與,導師之一的科利奧蘭納斯獲分配與第十二區的貢品露西葛蕾 ( Lucy Gray ) 一組,一直以來,第十二區的女性貢品都被視為最弱的參與者,不過過憑著他的安排,以及露西葛蕾自身的個人魅力,加上某程度上的作弊,令她成為最後的生還者,過程中科利奧蘭納斯更與這位女生發生感情,打算私奔離開施惠國⋯⋯

書中對於科利奧蘭納斯的描述非常立體,包括他的家庭背景、性格、轉變等都有詳細描繪,看完後我們會知道,這位出身自顯赫家族的有為青年,面對著家道中落的處境:因為與行政區間的內戰,令史諾家失去昔日的財富和地位,反而來自第二行政區的武器商人普林西家族,獲得戰爭紅利,成為富甲一方,這令科利奧蘭納斯對於各行政區抱有敵意。

另一方面,來自第十二區的露西葛蕾本身是位表演歌姬,後來凱尼絲( Katniss Everdeen ) 所唱的歌部分是由她所創作,特別是《吊人樹之歌》 ( The Hanging Tree ) 一歌,對科利奧蘭納斯來說有特別的經驗,故他日後痛恨凱妮絲,甚至痛恨愛情,也是有跡可尋。

關於飢餓遊戲的元素,前傳也有交待,包括飢餓遊戲的起因並不只是懲罰行政區的手段,而是作為戰爭的延續,讓行政區感受都城的強勢,同時記著人最根本的一面就是暴力。飢餓遊戲設計給小孩參與,除了是扼殺行政區的希望 ( 小孩象徵未來、希望 ) ,同是把這種暴力、戰鬥基因呈現——即使是小孩,也有這個面向。

這裡牽涉到「變態博士」戈爾博士 ( Dr. Gaul ) 對於思考人性的邏輯:混亂、控制、契約,她認為人類既然有暴力的基因,勢必出現混亂,只有把他們置於規範、控制底下才能穩住情況,而這種控制則交由一個權力機構擁有,並與所有人訂下契約,在施惠國中,這個權力機構就是都城,放諸現實中則為政府。

這個觀點在西方價值觀流行,認為人性本惡,每個人天生都有原罪,故要用各種方法去避免人作惡。不過,對於人性本惡,作者蘇珊柯林斯 ( SuzanneCollins ) 似乎不表認同,除了戈爾博士外,書中沒有那個角色是純粹的惡,更多的角色都有善的面向,來自普林西家族的賽嘉納斯 ( Sejanus ) 和露西葛蕾固然是其中代表,即使是科利奧蘭納斯,他某些場景也彰顯出其同理心。所以露西葛蕾相信人性本善。

「我想,人性本善。如果你跨過那條線而變得邪惡,你自己會知道。努力待在那條線的正確一側,就是你的人生挑戰。」

《鳴鳥與游蛇之歌》P.654

事實上,討論人性的善惡意義不大,因為周遭環境與後天的影響更大,那麼,伴隨著人天而來的是甚麼?

答案可能是「自由」,而這也是貫穿四本《飢餓遊戲》的關鍵詞,只有「自由」才是人天生就有所追求的事。與其說賽嘉納斯和露西葛蕾等人的行為是為善,倒不如說是為了自由,都城視自由為一種破壞的力量、一種混亂,所以千方百計限制著它,這是保持穩定的代價。

「如果我覺得那種代價太高,根本就令不起呢?也許為了爭取自由,值得我去冒險。」

《鳴鳥與游蛇之歌》P.575

科利奧蘭納斯與露西葛蕾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,露西葛蕾追求真正的自由,即使會帶來不確定性和不安,仍然令她著迷,科利奧蘭納斯則甘願為穩定而放棄自由,甚至會因為自由帶來的未知而感到驚慌,例如離開施惠國的最後一刻,他開始為未知的世界感到不安,雖然與露西葛蕾交往的過程中,對穩定的追求曾有過動搖,但最終仍然無法擺脫對自由的恐懼,故兩人的私奔從根本上就難以達成。

其他關於遊戲的元素,包括在過程中的賭博、勝利者選手村,在前傳中也有交待,可以說它令整個《飢餓遊戲》系列故事更圓滿,交待好多讀者不知道的事,但這些又不是必要或有興趣了解的事。

以上就是這部前傳九成半內容,我覺得把這部分的內容「劇透」也沒有太大問題,因為這些橋段並不難猜到,只有餘下的半成內容、即結局部份才有驚喜,這部份我也留待有興趣的讀者自己探索。

另一點必需要講的是,這部前傳承襲了飢餓遊戲 2 ( 《星火燎原》 ) 和 3 ( 《自由幻夢》 )的問題:拖劇情。近 700 頁的內容,其實可以濃縮至 400 頁左右,未開書前我以為故事會把重點放到競技場上,怎料遊戲內容只是支節,重點放到科利奧蘭納斯與露西葛蕾之間的感情,以及他自身的內心交戰,這本來也不是問題,不過當重點不在競技場中,但相關篇幅又佔約三分之一,加上遊戲過程內容平淡,作者應該把該部份大幅刪減,加快故事節奏,若不是故事尾段的高潮,這本書絕對不值得推薦,故我認為這次是結局救回整本書。

這種把劇情拖長,任何事都要寫一段的情況並非今次獨有,而是除了首本《飢餓遊戲》外,所有續作都有的問題,估計是作者寫其他三本續作時,都參考了首部曲的「份量」,希望故事的「厚度」一樣,但這忽略了關鍵問題,就是首部曲的故事新鮮,讀者有耐性去細味每個場景和情節,但當來到續作時,當作未能交出新元素,或是新元素不夠精彩,讀者就會失去耐性。

最後有一點想再補充,當去年得知《飢餓遊戲》會推出前傳時,我曾期故事的主角會是另一位第十二區的勝利者,結果願望落空,可能也影響了我對這本書的觀感。

instagram
Facebook
推介指數:☆☆

博客來上以 79 折選購《鳴鳥與游蛇之歌》:

延伸閱讀:

《飢餓遊戲》 – 離開了競技場,我們還是一顆棋子


Spread the support

Recommend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