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的少男少女,極為著緊外界對自己的看法,渴望融入群體,甚至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,小說《正常人》的故事正是由男女主角Connell Waldron 和 Marianne Sheridan 的青年時代說起,描繪他們一段離離合合的關係。
愛爾蘭作家 Sally Rooney 這部作品被喻為21世紀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兩本書的都是以年青人的成長作為故事背景,雖然兩部作品的成書年份相距甚遠,不過,故事的主角仍然有不少相似特質,可見不論是那個世代,迷失、優柔寡斷、任性都是青年人的典型特質。
《正常人》講述 Marianne 與 Connell 一段長達數年離離合合的關係。兩人自高中已經認識,皆是成績優異的學生,可是他們在校內的地位可謂天壤之別。 Marianne 在校內被人排斥,同學們都認為她性格高傲、古怪,沒有人願意與她交往,俊朗的 Connell 則是校內的「人氣王」,高中的所有同學都喜歡和他相處。
這個狀況在升上大學後出現轉變,Marianne 與 Connell升上同一間大學,相比高中同學,大學校園對於學生的背景較為關注,出身基層的Connell 與其他來自上流社會的同學顯得格格不入,更甚是在他亦自卑起來,慢慢收藏自己,孤立起來。相反,父母親皆為律師的Marianne受到不同學生的巴結,令她頓成校園內的風頭人物。
Sally Rooney直接了當將故事的主軸告訴讀者,把書名命名為《正常人》,讓人反思何謂「正常」。那麼,對應這個中心命題,到底甚麼才是「正常」呢?
其實,「正常」這個詞語本身內含著一種比較,當我們探討何謂「正常人」時,無形中是把某人放在一個名為「主流」的天秤上,衡量著他和主流有多大的不同。所以,一個人是否正常,其實並不是由自己掌握,而是視乎身邊的環境而定。
即使自己有意跟著主流,也不代表就是「正常人」,因為一個人的特質往往都是由其他人界定, Connell對此就有很深的體會:
真的要說起來,他的個性似乎是由別人的意見加諸他身上所產生的外來物,而不是由他自己本身所創造。
《正常人》P.90
而且,主流並不是一成不變,而是不斷改變,正如Connell在高中時代是「人氣王」,升上大學則因為家庭背景而顯得格格不入,這些都不是 Connell 所能控制。同樣的情況在 Marianne 身上亦有發生,只是她所面對的情況與Connell 正好相反。
所以,如果一個人太在意他人 ( 主流 ) 的看法,往往只會被牽著鼻子走,甚至令自己和身邊人受到傷害。
Connell 高中時期與 Marianne 發生關係,雖然兩人發展成為情侶,但Connell卻介意他人的目光,要求Marianne 不要向其他同學透露二人的關係,二人在校內近乎零交流,為了避嫌他更刻意邀約其他女生參加舞會,令Marianne受到傷害。
諷刺的是,Connell的朋友 Eric 事後告訴他,身邊所有人早就知道兩人在一起,那時候 Connell 才意識到忽略個人和身邊人的感受、希望融入群體的想法有多可笑。
康諾愣了一下,又抽了一口菸。這大概是艾力克對他說過最殘忍的一句話,不是因為這終結了他的生活,而是因為沒有。他這才明白,他以自己和另一個人的幸福為代價所捍衛的秘密,其實一直都是微不足道,毫無價值。
《正常人》P.98
大學時期 Marianne 最初與 Connell 重新交往時,則以另一種處理手法去回應其他人的疑問,她直接承認兩人正在交往,雖然那時候Connell並不是受歡迎的人物,但Marianne身邊的朋友也沒有疏遠他倆,可見Connell太在意他人的感受只是多此一舉。
那麼,Marianne 又是否不介意他人的目光呢?事實上,在Marianne 的角度,她也一直想成為一位「正常人」。
我不知道我是有甚麼毛病,梅黎安說,我不知道我為甚麼不能像正常人一樣。
《正常人》P.226
雖然簡單一句「不要在意他人感受」看似容易,但在青少年的心態,並不容易,畢竟正值青春期的人總是希望得到朋輩認同。
回看過來,Marianne 與 Connell 經過多次離離合合,每次在交往或是分手都好像來得莫名其妙,看似步入正軌時,又突然因為小事和誤會而分開。最令我深刻的一次,是兩人在大學時本來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重建戀愛關係,但在假期前 Connell 因為經濟問題而未能支付房租,又礙於自尊問題而沒有向對方提出想留在對方的住處,最終兩人的關係又再次無疾而終。
以這種方式來結束一段關係,於我而言有點摸不著頭腦,事後兩人重提這段往事時,也意識到這是因為誤解而造成。不過,只要代入他們的階段,就會意識到這些誤會經常都發生在青年人的身上,或許,這種因為面子問題、誤解而結束的關係,也是那個階段的「正常關係」。
雖然《正常人》是本徹頭徹尾的戀愛小說,但作者Sally Rooney在這部作品中,有非常明確的階級元素。
Sally Rooney多次宣稱自己是「馬克思主義者」,其中社會主義中非常重要的「階級概念」,一直貫穿著整部小說中。
書中大部份關係幾乎都是不平等的,特別是發生在 Marianne 身上的關係。在感情關係中, Marianne 一直都是弱勢,不論是與 Connell 、 Gareth 、 Jamie 或 Lukas ,每一位男友都以強勢姿態處理和 Marianne 的感情,最明顯的就是與 Jamie 和 Lukas 交往時, Marianne 都會服從他們一些不合理的情求,甚至連她自己也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個「受虐狂」,即使與 Connell 拍拖, Marianne 也事事遷就著對方,他不想公開戀情 Marianne 也不強求。
即使在家中, Marianne 也是處於弱勢,哥哥 Alan 一直肆意欺凌她,甚至出手打她,但他們的媽媽一直沒有正視,默許情況持續發生。另一方面, Connell 同樣受到「階級」折磨,除了在大學中有感自己的基層背景被人歧視,即使是他本人,面對出身中產的 Marianne 也有感到自卑的時候,畢竟他的媽媽長時間在 Marianne 家工作打掃,而他倆也一直避開討論這個話題。
Sally Rooney 在《正常人》中似乎對於這種「階級概念」抱有批判,故事中的主要角色,幾乎都沒有因為這種「階級觀念」而過得快樂,反而顯得無力和自卑,甚至受到傷害。
最後,既然《正常人》作為一本愛情小說,就讓討論回到愛情本身。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,一對情侶在狹隘的罐頭中緊緊相擁,其實所謂的愛情不就是這樣嗎?足夠容納兩個人的空間,只要緊緊相擁就可以了,其他人的看法又何需理會?人生沒那麼多時間讓我們去關心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見,好好和情人去愛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