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反抗的共同體》 – 記 2019 年: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

Spread the support

過去支聯會悼念「六四」的晚會中,有一句口號:不敢回憶,未敢忘記。對於香港人來說, 2019 年的「反送中抗爭」也是這種狀態,即令人難以釋懷,不想回想但又必須牢牢記住的事,馬嶽的《反抗的共同體》就是以清晰的書寫,讓我們重新理解 2019 年所發生的一切。

不論陣營, 2019 年底起,市面上有很多關於「反送中」的書籍,我閱讀相關主題的書目不多,但仍然非常推薦馬嶽這本著作,它沒有驚爆的秘聞軼事,書中所寫的大多是綜合新聞報道、現場直播、民意調查、評論文章等來作分析,對於親歷抗爭運動的人來說,他所寫的大家都知道,沒有太多新鮮感,不過,身為學者的馬嶽卻能以非常清晰的結構和文字,敘述整個運動的前因後果,以及後續影響,有些細節我們或許知道,但在龐大的資訊量和事件中可能會已遺忘,例如中央政府最初對修例並不熱衷,直至 5 月 15 日 ( 2019 年) 才透過中聯辦和港澳辦表態支持;又例如談及「新獅子山精神」時,不是很多人都能夠闡述當中的意義和意思,《反抗的共同體》正正為讀者好好梳理這些時序和概念。

在這裡特別想分享書中對政府策略部署的分析,政府在應對「反送中」上一直奉行兩種策略:等待「和理非」和社會主流無法認同和接受暴力示威者的抗爭手法而割席,即等待「民意逆轉」;以及將「核心暴力示威者」全部捉拿並以各種恐怖手段 ( 包括警暴和白色恐怖 ) 恫嚇抗爭者,讓他們放棄,結果非常顯然易見,兩種策略都以失敗告終,若非「武漢肺炎」疫情爆發,大規模的抗爭活動仍然可以想像。

馬嶽認為政府策略失效的其中一個主因,是政權經常把「和理非」的一群示威者推向勇武派,包括是無止境和無限制的警暴、拒絕作任何讓步,甚至回應事件的態度,也讓「和理非」反感,在這個論述下,「和理非」的情況其實是很被動,他們很多都是「被逼勇武」,即使所做的抗爭行動以往都是被容許的,例如:遊行集會、指罵警察、建立連儂牆等,都要被政權針對、批評、武力對待等,加上無止境及無後果的警暴,變相把他們推向勇武抗爭。

《反抗的共同體》認為,在整個「反送中」運動中,政府有多次機會作出讓步緩和緊張的氣氛,但每一次都以強硬姿態作回應,令局勢持續惡化。到了今日,《國安法》落實,政治打壓和白色恐怖蔓延,抗爭者各散東西,抗爭勢力接近完全瓦解,「赤化」持續加速;特區政府進一步成為傀儡政權,甚至「警察政權」,昔日自豪的法治、廉潔等價值被摧毀得體無完膚,面對外資撤離;中國則與西方國家矛盾加劇,在國際上被孤立、排斥和制裁,這個局面不論對那一個持分者來說,這都不是一個好結果,但這在某種意義上達成了抗爭者的「攬炒」目標。

我們沒有人有時光機,不能把歷史倒帶再重寫一遍,不過在馬嶽的論述中,點出香港版的「一國兩制」在本質上有矛盾,在沒有政治實權下維持香港人的自由並不實際,這種矛盾引爆的大型抗爭遲早也得發生,只是時間長短的分別,故他形容「反送中」是: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。

我們沒有人有水晶球,不知道未來會發生甚麼事情,馬嶽把「反送中運動」定性為香港人的身份政治運動 ( P.295 頁 ) ,我們只知道這個由香港人組成的「反抗的共同體」已經形成,未來充滿可能。

instagram
Facebook

推介指數:☆☆☆☆☆

博客來上以 79 折選購《反抗的共同體》:


Spread the support

Recommend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