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建豐二年 新中國烏有史》 – 假如國民黨統治中國……

Spread the support

「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」歷史從不是必然的,至少在陳冠中眼中,歷史是充滿巧合和偶然性。

與其把這本書當成「小說」,倒不如把它喚作「散文」,因為故事中的篇章大部份都沒有次序上的關聯,特別是書中的第二部分(如此中國:這些人這些年這些事),借用不同真實人士的身份,描繪並預測他們於國民黨控制中國下的。生活,讀者可以隨意先看中、後段,再回看前段亦無不可。

「假如國民黨於內戰中獲勝……」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題目,不過,若果讀者對於國共兩黨、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王1979年的歷史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將大大影響閱讀這本書的樂趣及動力,甚至會認為這本書沉悶,需要申報的是:我也是邊看書邊查「維基百科」,才得以稍為整理書中情節的脈絡,故勸奉各位讀者看這本書時,最好先做好功課。

在小說中,由國民黨統治的中國,直至1979年時,大部份方面都比同時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佳,國民黨贏得內戰後隨即向美國靠攏,走上開放經濟之路,國民財富上升,甚至到達「近百年都沒有如此富足安定的時候了」。與之比較,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先後經歷「三面紅旗」、大饑荒,以及「文化大革命」等災難,到了1978年才正式走上改革開放的路上。在西藏問題上,中華民國實現了「一國兩制、藏人治藏」,近乎完美地解決西藏問題。

除了經濟上,文化上的中國亦有很大的轉變,建豐二年中,中國的文學界百花齊放,老舍於1968年拿下諾貝爾文學獎,成為首位華人獲此殊榮;現實中的老舍於1966年中被民眾批鬥,最後投河自盡,到了2011年,中國共產黨黨員莫言為首位中國籍華人獲諾貝爾文學獎。

不過,在陳冠中的想像的新中國烏有史,中華民國的民主進程同樣不甚理想。「建豐」本來是蔣經國的的字,以總統的名字為時代命名,彷彿與往日帝制無異,雖然建豐二年時中華文學百家爭鳴,但官方對文學創作仍有一定限制,包括不准直接衝擊國民黨統治等,可見當時的社會亦未有足夠的創作自由。另一件趣事是書中未段描述一班知識分子於「美麗臺客情食堂」中商議令中華民國由威權政府步向民主政府的進程,一班知識分子其後悉數被隸捕,影射台灣「美麗島事件」,現實中的台灣在事件後開始步向民主化,若果把場地轉換為中國大陸上,中華民國會如常走向民主化的道路,還是成為民國版「六四事件」呢?

如果對《建豐二年》有興趣的,不妨看看沈旭暉寫的兩篇文章,分別以「國際關係」和「香港前途」看《建豐二年》的世界,值得一看:

《建豐二年》「西藏一國兩制」對香港的啟示

《建豐二年:新中國烏有史》的國際關係觀

instagram
Facebook

推介指數:☆☆

博客來上以 69 折選購《建豐二年 新中國烏有史》:


Spread the support

Recommend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