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棋王》- 人的價值在於人的自主

Spread the support

張系國說過《棋王》是他最滿意的作品,我認為《棋王》的故事性並不突出,沒有讓人 (或只是我?) 一再追看的衝動,二百餘頁的故事,斷斷續續用了兩個多星期才看完。不過,這不代表《棋王》是一部劣作,相反,《棋王》是一部優秀的小說,雖然故事內容未有太大驚喜,但故事背後帶出的意義、價值觀都值得令人深思。

《棋王》的故事背景為七十年代經濟剛起飛的台灣,當時的香港與台灣、南韓、新加坡一同步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,被稱作「亞洲四小龍」,所以,《棋王》亦可代入於當時的香港;《棋王》是一個台灣故事,亦是一個香港故事。

故事中的「棋王」其實是一名十來歲、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的小孩,在小說中這個小孩沒有名字,一直被喚作「神童」、「棋王」,圍繞在「神童」身邊的成年人知道他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後,除了仍然在學,未踏入社會工作的程凜外,全都想利用神童的能力去獲得利益 ( 主要為金錢上的利益 ) ,這樣的一個神童就像一件物品般被人利用,失去自主,情況就如《變形記》中的葛雷戈 ( Gregor ) 一樣,他與身邊人的關係就只剩下利益、利用價值,這亦解釋了神童為何沒有名字--因為在其他人眼中,他根本不是「人」,而是「生財工具」,康德 ( Immanuel Kant ) 認為人有自主性,若果控制他人的自由,這是對人性的極大侮辱。程凌說過「錢就是自由」,不但證明當時的社會對「錢」的看重,更道出人的自主被錢、物質所控制。

除了人的「物化」,《棋王》提及歷史沙盤推演的兩種看法:歷史決定論和平行世界。

所謂「歷史決定論」是指世事早被定調下來,無論人做甚麼都不能改變歷史的進程,即所謂「命中注定」。阿基里斯 ( Achilles ) 的故事就是「歷史決定論」的一個很好的例子,無論如何盡力逃避,阿基里斯都無法躲過被箭射中腳踝而死的命運。若果相信《棋王》中神童的未卜先知之能力,便很容易認同「歷史決定論」,因為只有假設未來是一個必然且單一的結果,神童的預測才能百發百中。

不過,若果認為《棋王》顯示張系國相信「歷史決定論」之說法,則也不完全正確,故事中他引用萊布尼茲 (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) 提出的「最好的世界」說法。萊布尼茲認為,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是眾多可能之世界中最好的一個,這個說法肯定了平行世界的理論,承認歷史並非單一線性發展,而是充滿可能。

表面上,「歷史決定論」和「平行世界」兩者充滿矛盾,其實未然。萊布尼茲的論調與歷史決定論並沒有衝突,在平行世界中承認世上存在不同可能性的世界,但並不否認每一個可能的世界都有其劇本。不管相信「歷史決定論」或「平行世界」,人都應該要尊己重人,要肯定人的自主性,即使最後可能未能改變甚麼,但最少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。

instagram
Facebook

推介指數:☆☆


Spread the support

Recommend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