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便利店人間》——放下成見,在「主流社會」下接納「非主流人」

Spread the support

作為群體動物,人很難獨自生活,於是我們的生活出現了部族、村落,再慢慢發展成社會,並有一套既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去維持整個群體的運作,若果與這些準則有差異,便會被歸類為「不正常」,被社會排斥,《便利店人間》就是一個講述所謂「不正常」的人們,在「正常」的社會中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?

《便利店人間》的主角古倉惠子是一名 36 歲的女士,未婚、處女、沒有正職這三項特質令她成為社會中「不正常」的一群。故事中的惠子小時候已經展現出其與別不同的一面,包括在公園發現死掉的小鳥時,她首先想到把小鳥煮熟與家人分享;男同學爭執扭打時,她直接拿出鏟子擊打其中一人的頭部制止打鬥;女教師在課堂間歇斯底里時,她扯下對方裙子與內褲讓老師「安靜」。這些行徑都反映惠子與社會主流的行動和價值觀不同。


及後惠子為了融入主流社會,她學會慢慢收藏自己,並找到一個方法,就是到便利店工作,因為在便利店的工作有一系列準則,包括說話的語句和表情,全部都有所規範,令惠子知道只要按員工守則做事,就可以成為一個「正常店員」,此外,她又嘗試模仿其他「正常人」的行為和用語,並視為便利店店員守則般跟從,雖然她對這些「正常人」的行為並不理解,但認為只要透過模仿,就可以成為「正常人」。

看到泉和菅原的表情,我放下心來。啊,我剛才很棒地表現出一個「人」的樣子呢。

《 便利店人間》 P.45

因為自身與社會的主流不同,讓惠子自覺在便利店工作,以「店員」身份做事時,才是一個「正常人」,即她所謂的「齒輪」、是世界的一部份,但諷刺的是,以她這個年齡在便利店當兼職,本身就是一件「不正常」的行為,縱使惠子對這個情況沒有感覺,但身邊的人卻時刻提醒著她這種「反常」的事。


惠子的個案在小說中可能有誇張化的處理,不過在現實世界中,這個與社會主流不同的人比比皆是,而他們面對的問題和情況,包括旁人的質疑與干涉、被群體邊緣化等,與惠子面對的相差無幾。

故事中另一個被邊緣化的角色「白羽」,名副其實是一名社會失敗者,他身上的標籤基本上和惠子一樣:未婚、處男、沒有正職,不過他面對世界的態度則與惠子截然不同。


他對身邊一切「正常」的事物感到厭惡、反感,一直認為自己只是懷才不遇的他對社會充滿敵視,但同時又希望融入這個被他形容百般破爛的主流社會當中,最明顯的一例就是白羽一直希望找到結婚對象,即使明知自己的背景不易實現,但仍然一直爭取。

白羽的行為可算是整部小說最大的諷刺,即使對主流社會抱著敵視和憎惡,但為了繼續生活下去,只能盡力扭曲自己去配合和融入,同一個情況放在惠子身上也是一樣,雖然她面對世界的態度不像白羽帶著攻擊性,但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嘗試融入當中,包括在便利店打工,唯有這一個店員身份,才能她感到是整個主流世界的一部份。


在今天高舉自由、人權等普世價值的社會中,個人的自由其實沒有被有效保障,即使沒有傷害別人,只要行為和價值觀主流不同,就注定被邊緣化,這就是白羽所說「披著繩文時代外皮的現代社會」。

「所以我發現了。這個世界跟繩文時代沒有兩樣!對村落沒有貢獻的人會被剔除,像是不打獵的男人、不生孩子的女人。現代社會標榜什麼個人主義,但其實不肯隸屬於村落的人會遭到干涉、強制﹐最後從村落被驅逐出去。」

《便利店人間》 P.122-123

這與故事中那位常客婦人所說的「一成不變」互相對照。

「這裡一點都沒變呢。」婦人瞇起眼睛說道。

《便利店人間》 P.76

所以,在群體生活的人某程度上先天已經失去了部份自由——選擇非主流的自由。從白羽和惠子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融入社會,反映了群體有排他性,強制人們服膺主流,成為「正常人」,否則只有被邊緣化、剔除。

《便利店人間》把背景設定在 24 小時營業的便利店,暗示這一種「正常社會」的運作模式從不間斷,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出現,而且作為資本主義象徵——在資本主義社會下,人只被視為工具,需要 24 小時不斷勞動、生產,才會有 24 小時營業的便利店 —— 顯示這種排他性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大為加強。

當惠子向其他人透露自己與白羽同居時,店長和便利店同事覺得她開始融入主流價值觀,於是邀請她加入下班以後的小聚,她的妹妹也為了姐姐終於「拍拖」而感到高興,並自行腦補其他情節。只有順應主流對自己的期望,才能換來群體身份的資格。


結事的結局已經離職的惠子再次走入便利店,立即被店內的一切事物吸引,埋頭整理貨架,又向店員講解注意事項,在旁人眼中這些行為都比較瘋狂,事實上,把惠子「逼瘋」的正正是這個「正常社會」,強逼她按著既有的規則行事,即使再無欲無求的她,最後也被逼上絕路。


當我們把所謂的「正常」與「不正常」作二元對立劃分,已經是壓逼「不正常」一群的幫兇,「正常」這個詞語本來就帶有價值判斷,或許以「主流」和「非主流」來形容兩者更為貼切,也避免讓「非主流」的一群感受到額外的壓力。

當我們談及「非主流」的人時,很容易認定對方是因為童年不完整,或有所謂的童年陰影,才會造成這種「怪異」的情況,但《便利店人間》則告訴我們,這只是一廂情願的主流想法。

故事中的惠子來自一個主流家庭,成長中從來不缺乏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,她本身也有一個妹妹,長大後一直過著主流生活,反映惠子的童年並沒有經歷過任何不幸,顯示一個人走向非主流,背後不一定有個根本的原因,又或者那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個人意願,而作為主流的一群需要做的,就是理解和接納。

instagram
Facebook

推介指數:☆☆☆

博客來上以 9 折選購《便利店人間》:


Spread the support

Recommend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