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 – 做人要講理性,但別做李天命

Spread the support

說句實話,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這書真想一顆☆都不給它,部份原因書中內容有關,但更大的原因是李天命這個人本來就令我感到厭惡,他不可一世的態度或被其信徒稱為「有型」,但對我來說就只剩下反感。

對於以自己的名字來作書名,可視為自信的一種,但把自己的思考模式視為一種「藝術」則未免顯得自負,不過,考慮到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一書由戎子由和梁沛霖合編而成,把書名問題算在李天命身上也不太合理,不過,從這書中的行文、語調、表達手法等所見,李天命的囂張氣焰卻原形畢露,反覆的一句「同情地理解」更令人噁心,彷彿把自己置於高位,以「同情」之心與他人交流。

對於一個講求感覺、主觀的人來說(包括我),閱讀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感到十分吃力,因書中不斷強調一種理性邏輯,強調這是真,那是假,中間沒有灰色地帶,與此同時,李天命的思考模式——最少在書中所顯示的思考方法,喜把所有字詞、行為全下定義,而這個「定義」還要相當陝窄,舉例「平等」一詞意思非常廣泛,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平等,例如財富、政治、權利都可有不同形式的平等,但李天命則會要求先為「平等」下一個絕對的定義,我認同當雙方就同一議題作討論時,需要就某些字詞下一個具體的定義,但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交流,則略嫌無謂。

另一個令我不喜歡李天命的原因,是他於書中大搬龍門,先是在「第Ⅱ部份(餘論):語言與思想」一節中,狠批「枷鎖論」(註1),大舉失去語言後的災難性後果,但我認為批評語言會窒礙人的思想,並不代表要完全捨棄語言,不是非黑即白的對立,中間存在一大遍灰色地帶,雙方可就如何使用語言達成若干共識,這就是李天命忽略的地方。

與此同時,李天命又會批評對方曲解他的意思,書中「從血路之旅到天國之旅」一章中,李天命多次批評梁燕城的《評李天命的〈思辯與宗教〉》一文斷章取義,指對方不諳比喻,對字詞之理解陝窄,譏為「喻盲」,誠然梁燕城對李天命的批評一大部份皆是無理,但其實李天命批評他人時所犯下的毛病也有類同,無視文字的含義可以相當廣泛,不是非黑即白的對立。

雖然我對於李天命的為人處事態度不敢苟同,但也不能否認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為語理分析、邏輯思考帶來啟發,助人破解一些文字遊戲、梳理邏輯矛盾。李天命說:「沒有學識只是無知,拙於思考卻是愚蠢」我認同做人要講理性、思考、邏輯,但始終認為,作為一個人無需時時刻刻保持理性、事事講求邏輯,連日常生活間的談吐都要仔細分析當中有否「破綻」,則未免顯得走火入魔吧。

聰明的讀者,應該發覺我也跌進了「非黑即白」的批判模式吧?哈哈!

註(1):按李天命的說法,所謂的「枷鎖論」即視語言為局限和殘害思想的枷鎖。
instagram
Facebook

推介指數:☆☆☆


Spread the support

Recommend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