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想分享的是第一次萬般不能理解,到了現在總算(自以為)明白的事——直子為甚麼要自殺?依我看來,直子的死其實是無可避免,即使是木月自殺前,似乎就注定她會落得這種下場。
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 – 閱讀就是一敞旅程
毫無疑問,《如果在冬夜,一個旅人》是一部後現代小說,說它是小說,它有文學評論的目的;說它是文學評論,它又有散文的簡而精;說它是散文集,它又有小說的情節結構,或者把它總結為「評論小說的小說」更為恰當。
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 – 做人要講理性,但別做李天命
說句實話,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這書真想一顆☆都不給它,部份原因書中內容有關,但更大的原因是李天命這個人本來就令我感到厭惡,他不可一世的態度或被其信徒稱為「有型」,但對我來說就只剩下反感。
《無聲吶喊》 – 走過「熔爐」,我們還可以堅持下去
《無聲吶喊》(台譯《熔爐》)的故事或許給人一種無力感,主角們花盡他們的努力,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、事業,為的就是「公義」兩個字,雖然涉及性侵兒童的李江碩李江福兄弟,及輔導老師朴寶賢被判罪成,但李氏兄弟卻獲准緩刑,實在難免令人氣餒。
《酒徒》 – 在「新世紀下」,我們都是「新世紀病人」
關於《酒徒》的寫作手法分析、評價有很多,自問自己不是、也沒有資格當文學批評家,只好以故事內容書寫我的感受。看完《酒徒》,感到沉重;從小說世界回過神來,感到無奈。
《渴望》 – 渴望犯罪
《渴望》(果てしなき渇き)是台灣的譯名,電影版曾於2014年在香港上映,當時本港的電影譯名為《渴罪》,我更喜歡這個譯法,直接了當的說出人類內心存在一種「渴望犯罪」的基因。
《我們》 – 自由與幸福
「世界上有兩個樂園,人們有權選擇:沒有自由的幸福,或是沒幸福的自由。」(There were two in paradise and the choice was offered to th …
《建豐二年 新中國烏有史》 – 假如國民黨統治中國……
「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」歷史從不是必然的,至少在陳冠中眼中,歷史是充滿巧合和偶然性。 與其把這本書當成「小說」,倒不如把它喚作「散文」,因為故事中的篇章大部份都沒有次序上的關聯,特 …
《棋王》- 人的價值在於人的自主
張系國說過《棋王》是他最滿意的作品,我認為《棋王》的故事性並不突出,沒有讓人 (或只是我?) 一再追看的衝動,二百餘頁的故事,斷斷續續用了兩個多星期才看完。不過,這不代表《棋王》是一部劣作,相反,《棋王》是一部優秀的小說,雖然故事內容未有太大驚喜,但故事背後帶出的意義、價值觀都值得令人深思。
《變形記》 – 當人與人間只存在利益
《變形記》的故事充滿荒誕,單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巨型昆蟲的情節,就已夠離奇。卡夫卡 (Franz Kafka) 在荒誕離奇的背景下,寫出人性的異化與冷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