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飢餓遊戲》 – 離開了競技場,我們還是一顆棋子

「飢餓遊戲」這個名字雖然有點普通,但絕對能簡單、直接把「施惠國」 ( Panem ) 設計的生存遊戲描述出來,而這個遊戲從開首已超出競技場的範圍,整個大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巨型的競技場,在競技場內,參與者只是一隻隻棋子,競技場外,他們同樣受人擺佈著。所有人都是飢餓的,大家對不同的慾望帶有渴求,最終弱者通通成為強者實現願望的工具。

《上流寄生族》 – 絕望的階級定型

《上流寄生族》講述一個長居「半地底」的四口家庭,因為在朋友的介紹下,沒有考上大學的長子金基佑獲上流家庭朴家聘用為補習老師,基佑一家透過「奇謀妙策」,最終讓一家四口一同在朴家工作:爸爸金基澤擔任司機、媽媽忠淑擔任管家,妹妹金基婷則為小兒子朴多頌補習美術,一家四口過著「寄生」的生活。

兩個瘋子的自白:談《狂人日記》與《瘋人手稿》

英國大文豪狄更斯與中國近代文學巨匠魯迅,雖然身處於地球的彼岸,而且相差近一個世紀,不過,彼此的作品中都曾經以「瘋子」的角度敘述故事,無獨有偶,兩個故事都是透過主角即——瘋子所書寫的日記或手稿寫成,可算是兩大文學家的默契。如果說要嘗試了解和認識一個人,我們必須代入他的想法當中,《狂人日記》與《瘋人手稿》正正給予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和機會,嘗試了解一位瘋子的內心世界。

《北京折疊》-當低端人口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時

《北京折疊》描寫的是一個極端階級化以及不平等的國度,人們一出生就注定被劃分,除了家庭、財富、人際關係等因素,就連最基本所得到的時間也不平等。在普通社會中,即使人與人之間的階級有差異,他們都可以透過時間和努力去盡力爭取改變,不過《北京折疊》中,這個方向並不存在。

人際關係的最佳距離

每一段關係都有一段「最佳距離」,只有保持著這種距離,這段關係才能持續發展,若其中一方逾越這條界線,那段關係可能也從此一去不返。雖然把關係以等級劃分看上來好像怪怪的,不過這未嘗是一個妥當的做法,如果黃子華用借錢去把朋友分等級,我就更傾向以「最佳距離」將關係劃分,以下想以個人經歷將這些「距離」具體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