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說的世界中,所有房屋都由防火物料建造,大部份人家中的牆身都安裝了巨型屏幕,用來接收電視節目,並用作與他人溝通。消防員不用再執行滅火任務,相反,他的唯一工作變成放火————焚書。在那個社會中,書是被止閱讀和傳播,一被發現,需即時被焚毀,而《華氏 451 度》就是作者給出的紙張燃點之溫度。
小說
《小島經濟學》 – 真正的一本讀懂「經濟學」
大部分人都認為「經濟學」是一們高深、複雜的學科,而經濟問題理所當然地應交給經濟學家解決。不過,《小島經濟學》告訴我們,經濟學其實可以相當簡單,而大部份主流經濟學家,其實並不懂得解決經濟問題。
《緩慢》 – 追求速度只是為了忘記
米蘭昆德拉在《緩慢》中提出一個核心問題:緩慢的樂趣為甚麼消失了?換另一個提問方式就是:為甚麼我們慢不下來?昆德拉利用一條「方程式」嘗試解答這個問題,歸納出來的結論認為,我們為了「忘記」而去追趕速度,漸漸地連「慢」本身也忘記。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——孩子並不是私人財產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分享九個家庭的故事,涵蓋了不同的家庭背景,但都有著相同的情況——沒有一個孩子對生活感到快樂。每個故事都是作為家教老師的作者吳曉樂之親身見證,部份看完後給人一種荒謬絕倫的感覺,讓人詫異為了催逼孩子,可以誇張到如此地步。
《希特勒回來了》 – 如果希特勒再次出現……
以「希特勒」作為創作主題並不新鮮,不過能夠把這位挑動二戰、被不少人視為「殺人魔」的人物,塑造成充滿黑色幽默的小丑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《希特勒回來了》故事講述在不知因由的情況下,希特勒於 2011 年突然甦醒,正如成為「元首」前的他,這次他同樣是一無所有,但是,他發現今天的媒體和網絡之力量和影響力較 66 年前更大,這能否助他再次於德國堀起?
《屍者的帝國》 – 眼高手低的合著
《屍者的帝國》是一部令我非常失望的作品,甚至看到最後部份時,我有一種想「燒書」的衝動。
故事發生在 19 世紀末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列強爭霸的階段,醫學生約翰華生 ( John Watson ) 被邀請加入英國情報部門,調查俄羅斯神父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 ( Alyosha Karamazov ) 企圖以屍者建立帝國一事,過程中追尋屍者與人類的關係,以及「靈魂」的意義。
《鼠疫》 – 世上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
《鼠疫》裡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40 年代的法屬阿爾及利亞城市奧蘭,在某種意義來說,這可算是一部預言書,書中所述政府和民眾應對疫情的方法和態度,與今天的我們幾乎一樣。
《崩堤之夏》 – 重走 2019 崩塌的夏天
以「反送中」運動作為故事背景,《崩堤之夏》是一本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推理小說,熟悉的原因當然是它以香港去年發生的事為大藍圖,陌生的則是作者的文句與用字一點也沒有「港式味道」。事實上,儘管作者是 …
《海邊的卡夫卡》 – 孤獨的本質就是逃避?
單從《海邊的卡夫卡》書名來看,很難不聯想到捷克小說家法蘭茲卡夫卡 ( Franz Kafka ) ,根據網絡上的資料,有人說這本書推出捷克語譯本時,就列明這是向卡夫卡致敬的小說,是真是假,我 …
《海邊的卡夫卡》 – 走過命運沙塵暴
村上春樹在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中,引用歌德的說話:「世界的萬物都是隱喻」,的確,整個故事本身就是建基於一個隱喻——伊底帕斯情結 ( Oedipus Complex ) 之上,由一個預言、一個詛咒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