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把《發條鳥年代記》的隱喻、歷史背景撇開,單純地看故事本身,其實這個尋妻故事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情故事,男主角因為妻子離家出走,才驚覺自己對她的過去,甚至是現在都幾乎一無所知。在這裡村上春 …
隨筆
命運都是從現在回頭看
村上春樹的作品往往都帶有「宿命論」的色彩,《海邊的卡夫卡》可算是一個經典的例子,不論卡夫卡如何逃避「伊底帕斯式命運」,最後也只能跟著命運走。《發條鳥年代記》中也有涉及討論命運,不過這次村上主 …
「永恆」只是一個鬥短命的遊戲
「永恆」這個概念經常與「無限」並列在一起,甚至我們很多時假設著兩者都是同一個意思,可以在它們之間加上等號。不過,在我們提及「永恆」這個概念時,更多的時候都是一個有限的場景,只是我們沒有等到終 …
永生是一種天罰
「永生」是人類其中一個永恆探討的主題,古今中外,不少人都希望可以長生不老,雖然到了看似文明的今天,很多人都意識到永生可能是一個永遠無法達到的境界,但追求醫學上的進步,某程度上來說,只是以換一個角度來追求永生。
「而家呢一代人真係好幸福」?
以前同嫲嫲一齊住嘅時候,佢有一句口頭禪:「而家呢一代人真係好幸福。」 嫲嫲成日講以前點樣冇得食、冇得住,再講落去就會講埋日本仔打到嚟,最後就會落到呢個結論:而家呢一代人真係好幸福。 事實係咪 …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——孩子並不是私人財產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分享九個家庭的故事,涵蓋了不同的家庭背景,但都有著相同的情況——沒有一個孩子對生活感到快樂。每個故事都是作為家教老師的作者吳曉樂之親身見證,部份看完後給人一種荒謬絕倫的感覺,讓人詫異為了催逼孩子,可以誇張到如此地步。
人際關係的最佳距離
每一段關係都有一段「最佳距離」,只有保持著這種距離,這段關係才能持續發展,若其中一方逾越這條界線,那段關係可能也從此一去不返。雖然把關係以等級劃分看上來好像怪怪的,不過這未嘗是一個妥當的做法,如果黃子華用借錢去把朋友分等級,我就更傾向以「最佳距離」將關係劃分,以下想以個人經歷將這些「距離」具體化。
致那些被自殺、被消失的人
大約是中六、七的時候,我曾寫過一篇以「被消失」為主題的短篇小說,面對香港近五個月的逆權中,一些疑似「被失蹤」、「被自殺」的個案,令我想起這個埋在記憶深處的故事,雖然故事中「被消失」的人都是另有原因,不過,我相信不論是在現實或是故事中,這種荒誕的故事都是確實存在。
駁斥「港豬」迷思,為何我們要勇武反抗?記「反送中」教會我的事
每次抗爭發生衝突,都會有一班人出來譴責、批評、辱罵那些只有頭盔、眼罩、豬咀等保護裝備的示威者,他們並不會思考為何會有一班年輕人甘願犧牲自己的前途,甚至生命,擋在極權政府面前,即使雙方的武器是如何懸殊、即使每一次也被對方打得頭破血流,仍然堅持一次又一次聚集起來,再次以自己的身軀擋在面前,這一群雞蛋究竟在爭取甚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