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如過往的《飢餓遊戲》三部曲,這本飢餓遊戲前傳《鳴鳥與游蛇之歌》仍然非常有「份量」,全書近 700 頁,交待了在三部曲中,成為大奸角的史諾總統 ( 科利奧蘭納斯, Coriolanus Snow ) 之故事,揭開這位獨裁者在成為獨裁者前的經歷。這本書也延續了這一系列的共同問題,只是結局夠精彩才為這作品挽回點分數,我會把這部份留在最後交待。
美國文學
《華氏 451 度》 - 當娛樂變得廉價,我們都是焚書者
在小說的世界中,所有房屋都由防火物料建造,大部份人家中的牆身都安裝了巨型屏幕,用來接收電視節目,並用作與他人溝通。消防員不用再執行滅火任務,相反,他的唯一工作變成放火————焚書。在那個社會中,書是被止閱讀和傳播,一被發現,需即時被焚毀,而《華氏 451 度》就是作者給出的紙張燃點之溫度。
《飢餓遊戲》 – 離開了競技場,我們還是一顆棋子
「飢餓遊戲」這個名字雖然有點普通,但絕對能簡單、直接把「施惠國」 ( Panem ) 設計的生存遊戲描述出來,而這個遊戲從開首已超出競技場的範圍,整個大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巨型的競技場,在競技場內,參與者只是一隻隻棋子,競技場外,他們同樣受人擺佈著。所有人都是飢餓的,大家對不同的慾望帶有渴求,最終弱者通通成為強者實現願望的工具。
《不赦島》結局之看法
第一個證據來自泰迪的好拍擋恰克 ( Chuck Aule ) ,書中描述他雙手光滑,並不似是一個聯邦探員擁有的雙手,電影亦把他解除手槍時的笨拙影像呈現,反映恰克並不是經常接觸槍械,亦符合他作為醫生的背景。
《隔離島》(《不赦島》) – 我們需要赦免自己的罪
大家也知道這個故事是一個開放式結局,即結局其實由觀眾基於已知的線索下自行「想像」,不過總有些人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對方身上,硬要在對方的意見中挑骨頭,這也太過霸道和無謂了,所以我只想分享我對這個故事我看法,並不是強要大家認同我的解讀,畢竟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經歷、不同的想法,對同一件事也自然不同的見解。